SCI论文的讨论部分是对论文意义的升华。因此,讨论部分的写作既要以研究结果为基础,又要将结果的引申意义引出。
但是,论文结果分多个方面是很正常的,生物学、医学与药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势必要测定多项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来判断研究意义,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所有指标都符合预期。那么撰写讨论时就相对轻松一些。但是要分清主要结果与次要结果。撰写时以重点指标为主,辅以其他指标的补充。
(2)、部分指标并不符合预期。这个时候不要否认结果,而是要通过其他的专业文献对该现象进行有力地解释。比如预期应该为阳性结果,但实验所得数据为阴性。
在排除试验因素后,就要着手查阅其他文献的信息,并根据其他可能的相关指标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生物学、医学与药学领域都是试验科学,往往有时候所得数据并不是阳性结果。
讨论是一篇SCI中概述研究结果、对比研究成果和彰显研究意义的重要内容。这个部分的内容也被许多作者成为升华主题的重要部分。那么,想要把讨论部分写好,必须注意以下这些内容:
1、简要概述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发现:讨论中通常先简洁回顾本研究的重要结果和目的,但不要简单地重复前面引言内容和简单地罗列结果部分已提出的数据和资料。同时要指出该研究所获得的结果是否支持你前面提出的假设,如结果不支持你前面提出的假设或获得了超出假设的新发现,应分析说明?
2、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解释结果产生的机理:在对该领域专业文献全面阅读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先前相似的研究结果进行对照和比较,如结果相似,要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研究与他人先前的研究有什么区别和新意。如结果不同,也不要断言自已的结果正确,别人的结果错误
事实上,研究结果常常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重点在于分析各自研究的优劣和局限,找出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对主要研究结果作简要总结和比较后,要解释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SCI论文都重视对研究结果产生机理的解释,如你本身就是研究机理的论文,要对机理清楚说明,反之,你要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来解释产生这些结果的机理,有时你可能只能进行推测,但你的推测一定要合理。
3、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对科学发展都只起着“添砖加瓦”的作用,无论是方法和结果都具有局限性。因此,在讨论中自己要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对长处要重点阐述,以表明该研究的科学价值,短处也要明确指出并合理解释,二者缺一不可。
实际上,审稿人最注意寻找的可能就是你研究的短处,如果你自己指出并合理解释,这样会更容易获得审稿人的谅解,但你如果刻意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一旦审稿人自己发现了你的研究短处,那么他对你论文的信任就会发生动摇,同时他可能还会心生疑窦,是否还有其它未发现的缺陷呢?
4、阐述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和意义:一项具有价值的研究不是因为你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大批的数据和高清的图片,而是在于研究有什么新的发现和科学价值。对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说明:
(1)你的研究结果有什么新的发现及理论意义?其结果能否支持或反驳该领域中现有的理论、或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修正;
(2)你的结果有什么实用价值?能否证明以前的假设或提出新的假设?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能提供什么积极意义或使用前景?等等;
(3)你研究获得的新发现或新方法或新理论是否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是否有助于我们理解更广泛的领域?但要注意的是,对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和意义的表达要实事求是,不逾实证界限,不要夸大其词,适当留有余地......
5、指出本研究还遗留那些未解答的重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设想和建议等。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