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易复发等特点。尽管在手术、放疗和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GBM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5-1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不到5%。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来治疗GBM。
近日,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们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xplor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M1-macrophag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effective accumulation in glioblastoma and strong synergistic therapeutic effects”的文章,该研究强调了高度灵活的M1巨噬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在支持难以治疗的GBM的多模式治疗方面的强大潜力。
在这里,研究者成功地开发了M1样巨噬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小泡(M1EV),通过在GBM患者的临床标本中观察到两个与巨噬细胞相关的观察结果:在GBM中浓缩M2巨噬细胞;以及从外周血中起源大多数浸润性巨噬细胞,M1EV克服了多重挑战。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研究者进一步用两种疏水剂(化学激发源CPPO(C)和光敏剂Ce6(C))对M1EVS的膜进行官能化处理,并将亲水性低氧激活前药AQ4N(A)装载到M1EVS的内核。
静脉注射后,M1来源的细胞外囊泡CCA-M1EV的固有性质允许血脑屏障穿透,并通过M2-M1极化调节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从而增加过氧化氢(H2O2)水平。此外,过氧化氢与CPPO反应产生化学能,可用于Ce6活化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种,从而实现化学激发光动力疗法(CDT)。
由于这一反应消耗了氧气,肿瘤缺氧的加重也导致无毒的AQ4N转化为有毒的AQ4进行化疗。因此,CCA-M1Evs在GBM中实现了免疫调节、CDT和低氧激活化疗的协同作用,发挥了强大的治疗作用。最后,研究者在细胞来源的异种移植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中展示了CCA-M1EVS对抗GBM的出色效果。
研究者对临床标本的检查初步发现,人的GBM TME富含M2巨噬细胞,并具有广泛的外周血巨噬细胞浸润的特点。这两个新发现启发了研究者开发M1EVS平台,并最终开发了CCA-M1EVS。今后可以在其他分子分类的基础上研究M2巨噬细胞的渗透和这些细胞的来源,为CCA-M1Evs更合理、更准确地用于GBM的治疗提供指导。
医荟园,高端医学SCI科研服务平台
医荟园是中国领先的专业科研与英语母语学术编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提供最优质SCI﹑留学文书编辑和各类科研相关服务。目前,医荟园主要提供专业的SCI母语翻译,临床医学翻译,
医学论文翻译,医药认证翻译,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海外医疗培训,医学SCI培训等。我们深知每一篇学术论文对于每个客户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将“专注专业,服务领先,客户至上”作为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医荟园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科研互动的桥梁,为中国科研与学术研究贡献自己应有力量。同时,医荟园也将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凭借卓越的团队学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科研学术服务。医荟园汇聚了来自全球著名100多所顶尖高等教育学府的600多名各专业博士团队的雄厚学术力量。我们的愿景是为中国学术科研做出贡献,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我们的使命是聚焦于客户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持续为中国学术做出贡献;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专业学术信息综合服务供应商。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