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心脏病和死亡风险!鱼肉和家禽肉则不会
  常言道,人患病,三分药,七分养,这个“养”大多数时候指的是食疗。实际上,不仅仅是生病要注意膳食,日常的起居饮食更为重要。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都是由于不正当的饮食习惯导致的。由此可见,摄入食物数量、种类以及搭配对人的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的 JAMA 杂志的子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饮食影响心脏病患病率和死亡风险的研究论文——Associations of Processed Meat, Unprocessed Red Meat, Poultry, or Fish Intake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加工肉类、未加工红肉,家禽或鱼肉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关联)。

  该研究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Victor Zhong和西北大学芬柏格医学院Norrina Allen合作完成,此项大型调查性研究表明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心脏病患病率和死亡风险。

  鱼肉摄取量与心血管疾病无显着相关;加工肉类摄入量或未加工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显着相关;家禽摄取量或鱼类摄取量与全因死亡率无显着相关性。

  加工肉类、未加工红肉、家禽和鱼类是美国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成年人蛋白质摄入量的40%以上、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42%以及总能量的26%。调查数据表明,从1999年到2016年,加工肉类和鱼类的平均消费量没有变化,而美国成年人未加工红肉的平均消费量下降,家禽平均消费量增加。

  去年11月,一项有争议的荟萃分析建议人们无需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量。然而,此前有研究表明,加工肉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未加工红肉、家禽或鱼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仍然不确定,原因在于研究的异质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这也促使本论文的研究团队对其进行长期的前瞻性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研究空白,研究者汇集了来自6个群组的大量不同样本,包括长达30年的长期随访数据、协调饮食数据以减少异质性、调整一套综合的混杂因素并进行多重敏感性分析。

  在29682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3.7岁;44.4%为男性;30.7%为非白人)中,6963例心血管疾病事件和8875例全因死亡在平均19.0年(14.1-23.7)的随访中被判定。

  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鱼肉摄取量与心血管疾病无显着相关;加工肉类摄入量或未加工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显着相关;家禽摄取量或鱼类摄取量与全因死亡率无显着相关性。

  研究发现,每周吃两份红肉、加工肉类或禽类(但不包括鱼类),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3%至7%!

  每周吃两份红肉或加工肉类(但不包括家禽或鱼类)会使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

  此外,每周食用两份家禽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4%,但该结果与鸡肉的烹饪方法相关,如吃炸鸡很明显不是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西北大学芬柏格医学院预防医学副教授、资深研究员Norrina Allen说道:“虽然差别不大,但值得尝试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如意大利辣香肠、博洛尼亚香肠和熟食肉等。食用红肉还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比如癌症。”

  总而言之,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前瞻性和长期性的调查研究证实了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心脏病和死亡风险!虽然该研究是针对美国人群的研究,但对我们广大中国老百姓也有着重要的饮食指导意义。

  医荟园,高端医学SCI科研服务平台

  医荟园是中国领先的专业科研与英语母语学术编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提供最优质SCI﹑留学文书编辑和各类科研相关服务。目前,医荟园主要提供专业的SCI母语翻译,临床医学翻译,医学论文翻译,医药认证翻译,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海外医疗培训,医学SCI培训等。我们深知每一篇学术论文对于每个客户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将“专注专业,服务领先,客户至上”作为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医荟园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科研互动的桥梁,为中国科研与学术研究贡献自己应有力量。同时,医荟园也将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凭借卓越的团队学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科研学术服务。医荟园汇聚了来自全球著名100多所顶尖高等教育学府的600多名各专业博士团队的雄厚学术力量。我们的愿景是为中国学术科研做出贡献,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我们的使命是聚焦于客户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持续为中国学术做出贡献;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专业学术信息综合服务供应商。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基金申请
SCI母语翻译
SCI实验外包
写作辅导
SCI论文辅导
在线客服
手机版
小程序
官方微信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