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晋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的题为The genome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 conserved molecular mechanism in actinorhizal and rhizobial symbi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装了沙棘染色体级别的参考基因组,探究了沙棘放线菌固氮生物学机制。
豆目、蔷薇目、葫芦目和壳斗目的部分植物能够与根瘤菌或放线菌共生固氮,其中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研究深入。目前,放线菌共生固氮没有好的研究模式植物,因此放线菌共生固氮机理研究少、进展慢。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适应于缺水少肥的华北及西北贫瘠地区,是防风固沙功臣,最重要的是其根部与放线菌共生固氮;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及黄酮等活性物质,是健康饮品的原料供给者,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该研究以采自山西的沙棘为材料,组装染色体级别的参考基因组,理清存在争议的固氮分支植物的演化关系。沙棘与其近亲物种冬枣大约在7-8千万年前分化开;两者分道扬镳后,沙棘又经历了一次特有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
研究团队对沙棘的根瘤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确定放线菌Frankia为其根瘤共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并对沙棘根瘤和根等多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比较沙棘根瘤共生诱导和苜蓿中根瘤固氮共生相关基因,发现共生相关基因中绝大多数呈现出直系同源关系,如NIN, RPG, NSP2, DMI2等,表明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和放线菌根瘤共生的保守性。沙棘参考基因组为研究沙棘的分子生物学、植物-放线菌共生以及沙棘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基础。
该研究还利用沙棘基因组、转录组等信息鉴定出维生素C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绘制沙棘维生素C合成的代谢通路图。
医荟园,高端医学SCI科研服务平台
医荟园是中国领先的专业科研与英语母语学术编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提供最优质SCI﹑留学文书编辑和各类科研相关服务。目前,医荟园主要提供专业的SCI母语翻译,临床医学翻译,
医学论文翻译,医药认证翻译,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海外医疗培训,医学SCI培训等。我们深知每一篇学术论文对于每个客户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将“专注专业,服务领先,客户至上”作为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医荟园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科研互动的桥梁,为中国科研与学术研究贡献自己应有力量。同时,医荟园也将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凭借卓越的团队学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科研学术服务。医荟园汇聚了来自全球著名100多所顶尖高等教育学府的600多名各专业博士团队的雄厚学术力量。我们的愿景是为中国学术科研做出贡献,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我们的使命是聚焦于客户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持续为中国学术做出贡献;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专业学术信息综合服务供应商。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