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促进伤口更快愈合的方法,以减少伤者经历疼痛的时间长度和感染的风险。之前的研究表明,对伤口施加电流可以加快愈合速度。然而这种方法要用到笨重且复杂的机器,因此实用性受到很大限制。
近期,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林媛、姚光、电子工程学院黄林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A programmable and skin temperature–activated electromechanical synergistic dressing for effective wound heal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小型的、灵活的带电薄膜贴片,用于促进伤口更快愈合,大鼠伤口实验显示,这种机电协同刺激可以调节伤口微环境,加速愈合代谢,促进伤口闭合,抑制感染,在4-8天时间内快速促进了伤口愈合。
研究团队开发一种灵活且可无缝连接的机电协同敷料(EMSD),它由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的机械超材料网格和抗菌驻极体静电薄膜(EEF)组成,用于应用机电协同刺激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这款带电薄膜贴片共有四层:上层和底层由一种带电塑料制成,它们通过与皮肤接触来获取电荷,中间层之一由硅橡胶凝胶制成,有助于贴片贴合皮肤轮廓,另一中间层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其目的是将伤口两侧拉得更近。整个带电薄膜贴片只有0.2毫米厚。
研究团队将该带电薄膜贴片用来测试大鼠的两种伤口——直形伤口和圆形伤口。然后将愈合率与其他类型的敷料或裸露伤口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在圆形伤口中,使用带电薄膜贴片治疗8天后愈合率为96.8%,而其他敷料为76.4%至79.9%,未经治疗的裸露伤口只有45.9%愈合。在直形伤口中的治疗情况类似,只是直形伤口的愈合需要长出更少的新皮肤,因此愈合速度更快。
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机电协同刺激可促进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相关典型生长因子的分泌,调节创面微环境,促进愈合新陈代谢和伤口闭合。这项工作为有效的伤口治疗提供了一种可编程、无电池和皮肤温度激活的机电协同疗法。
研究团队表示,这种贴片是一种可行的伤口治疗选择,为伤口愈合提供了一种可编程、无电池和皮肤温度激活的机电协同疗法。
医荟园,高端医学SCI科研服务平台
医荟园是中国领先的专业科研与英语母语学术编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提供最优质SCI﹑留学文书编辑和各类科研相关服务。目前,医荟园主要提供专业的SCI母语翻译,临床医学翻译,
医学论文翻译,医药认证翻译,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海外医疗培训,医学SCI培训等。我们深知每一篇学术论文对于每个客户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将“专注专业,服务领先,客户至上”作为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医荟园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科研互动的桥梁,为中国科研与学术研究贡献自己应有力量。同时,医荟园也将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凭借卓越的团队学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科研学术服务。医荟园汇聚了来自全球著名100多所顶尖高等教育学府的600多名各专业博士团队的雄厚学术力量。我们的愿景是为中国学术科研做出贡献,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我们的使命是聚焦于客户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持续为中国学术做出贡献;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专业学术信息综合服务供应商。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