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的常见错误
  医学论文一般需要引用参考文献,其目的是给读者提供检索信息,尊重他人或自己以往的科研成果。医荟园编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很多作者所写的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差错较多,现就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供读者参考。


  一、著录中缺少作者名。一般多位作者的只列前3位,后用“等”。

  二、著录项目残缺不全。有些论文缺少题名(书名),亦有缺少刊名、年或卷、期及页码等。

  三、在正文中未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无法证实参考文献的实际用途。

  四、引用不当。未公开发表的观察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及涉及保密的资料等均不宜作参考文献。由于内部资料尚未得到公认且不够成熟。其原理、论点、论据及论证尚需修改、变更或充实,又因其发行量很少,读者面窄,无从查考,起不到参考作用。

  五、参考文献著录与使用不对应。标引参考文献条目过多,而在正文中不完全使用;或是正文引用很多,文后又不标明引用源;或是不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序号等。一般而言,论著类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要控制在l5条以内,综述类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过25条。

  六、年代久远,可信度低。根据普赖斯指数的原理,相对而言,引用5年内的文献越多,则普赖斯指数越高,过时的文献越少。说明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越接近当前的前沿课题。实验性文章的年代距离越远,参考价值可能越低,因此一般要求所引用文献的大部分应为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若老化的文献所占比例较大,则说明论文内容也较陈旧。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基金申请
SCI母语翻译
SCI实验外包
写作辅导
SCI论文辅导
在线客服
手机版
小程序
官方微信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