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仅用9种化合物就将人类成纤维细胞诱导成心肌细胞样细胞,他们证明,这些改造细胞可被用来令心肌梗塞后小鼠的心脏得到部分愈合。心肌细胞是心脏中的能帮助心脏搏动的肌肉细胞,但这些细胞会在心肌梗塞后受到损伤。诱导非心肌细胞产生心肌细胞样功能,并将它们植入心脏或能开启心脏再生疗法的新途径——类似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作用。对非心肌细胞进行基因调控是一种选择,但这种方法迄今仅产生了最低百分比的具有明显心肌细胞样品质的细胞。此外,用小分子进行调控会比基因调控多几种好处;例如,这些化合物能被有效地输送到细胞内,它们不会引发免疫反应,它们比基因调控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最重要的是,这些化合物不会因引进遗传物质而可能产生不希望有的突变或触发无法控制的细胞生长。为了发现能诱发心肌细胞样特性的化合物,Nan Cao等对一组有89个已知会促使细胞重新编程的小分子进行筛检。将不同的化合物混合体用于人类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揭示了一个核心有15种的化合物,它们具有诱导心肌细胞样的品质。进一步消除那些非必需的化合物确认了7种化合物,它们能赋予细胞“搏动”的特性。还发现了另外两种化合物,它们能加速成纤维细胞基因的下调,并增加了搏动基因簇的产生。这一有9种化合物(9C)的混合物可在大约27%的HFF细胞中诱发心肌样特质。相反,过去的用基因操控的研究只在0.1%的非心肌细胞中产生了心肌样特质。研究人员接着将9C处理过的HHFs用于心肌梗塞后小鼠的心脏,并发现这种做法可在移植2周后令受损区域部分再肌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