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申请既然是最公平公正的,那么申请书的质量就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而申请书的质量,其实质反映在科学问题是否凝炼到位,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是否切中科学问题,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是否具体可行,申请人是否具有前期良好的研究基础,研究条件是否具备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仔细阅读项目指南和申请书撰写提纲
一年一度的《项目指南》,是基金委资助思路和政策的体现,因此认真阅读“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以及欲申请项目类型的情况介绍,对撰写申请书非常重要。
二、认真准确填写基本信息表,高度重视摘要撰写
基本信息表中,注意“职称”应如实填写,否则一旦被发现填写不实,基金委会做出处罚。常见的错误是将“博士后”填写为“助理研究员”等。“每年工作时间(月)”填写也要讲究技巧,既不能填得太满(12个月),也不能填得太少(<4个月),如果申请人的项目不太多,任务不饱和的话,填 8 个月左右比较合适。
“摘要”是对申请书的高度概况,包括选题的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研究的方案和路线,以及预期的成果与意义等等。根据摘要函评专家就可以大概知道这份申请书想做什么,能不能做,有多大意义。
三、项目组主要参与者要填写准确,与申请人简介部分要呼应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表中需要注意总人数是根据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数据自动统计的,但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表中填的人员少,而统计的数据多,究其原因是实名的参与者人数较少,担心被评队伍薄弱,就在研究生一格多填点儿数。其实,这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四、经费申请表填写清楚,注意管理费的计算技巧
对于经费申请表,申请人要根据科研任务的需要实事求是的填写。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笔经费后面要附上简短的计算依据与说明,“备注”一栏不能为空。其次就是要注意“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是有上限规定的,不同类型的项目规定不同,要根据基金委的规定填报。最常见的问题是在“管理费”上,基金委规定管理费的上限为5%,一般的单位估计都是以上限来要求的。
五、项目的立项依据是立项的根本,突出科学问题且简洁明了很重要
每一个申请人在申请基金之前都需要回答“3W”问题(Why—为什么要申请基金项目,即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这是选题依据;为什么要解决该科学问题,有什么科学意义?这是立论依据;What—为了解决该科学问题,应该做什么?这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How—如何做?这是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六、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要清楚
针对科学问题而设计的研究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设计的研究内容是一个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撰写的时候要有层次感和递进感。包括需要用基金资助的经费去做哪些主要的研究工作(需要具体阐述,不能笼统);具体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否适合开展此项研究);具体做哪些研究,可能会做到什么程度(根据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拟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不是越高越好)。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能抓准也是申请人能力的体现。根据各申请项目的实际情况,找出最困难而不得不突破的科学问题就能写好这部分内容。千万不要将研究内容重复一遍或者将只要去做实验分析就能得到结果的研究内容列为“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七、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要具体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撰写一定要紧紧围绕研究内容来写,每一个研究内容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实验分析去完成,包括用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需要的仪器型号和实验流程、测试分析的样品数量和分析地点等信息都尽可能写详细一些。
八、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要画龙点睛、简单明了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这部分内容应该尽量写得精炼一点儿,一个申请书有2-3个特色和创新之处就很不错了,多了就让人觉得不是创新或者太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