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要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技巧只是锦上添花,当你理解了写论文的必要性,用心写作的意识便会油然而生。每个科研者都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与更多的人分享,希望在学术界制造一定的影响,而一篇论文极大的提升了分享效率,同时也提高自己科研价值,得到了一定的价值!
写论文可以极大地帮助自己提炼想法,把粗略的想法精细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因为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所以要将所有材料重新进行有机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写作对研究者的意义:当材料充分、思考清晰、实验结果齐备时,动笔时机才成熟。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论文——想法好、表达好、语言好
首先,论文要内容好、想法好,不能只靠包装。所谓内行看门道,论文最终要给同行看,他们自然会把你的想法和现有的想法进行比较,所以想法要经得起推敲。
其次,想法还要语句通顺、逻辑连贯地表达出来。好论文首先要结构清楚,逻辑性强,前后呼应。例如,论文靠后部分如果引用一些知识,可以先用文献综述在前方铺垫好,给读者一定的知识储备,避免造成理解困难。
再次,解释要清晰。论证要充分翔实,要充分地向读者展现自己想法的价值。
最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一般是英文论文,我们用非母语很难做到文采飞扬,但至少可以语言平实而顺畅,杜绝语病 和错别字。单词拼写、时态,甚至标点符号也要运用规范,尤其是数学公式里的标点符号。
写论文的几大误区——想法多、吹大牛、太复杂、过多引用自己的论文有人认为“想法越多,论文越好”,有人认为“吹得越牛,论文越好”,有人认为“越复杂,越显得我水平高”,有人认为“引用自己越多,越说明自己是该领域的专家”,但恰恰相反,过多引用说服力比较差。
要了解审稿人,他们都是工作繁忙、“义务劳动”、而且是潜在对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要了解审稿人,写论文才能有的放矢,因为是审稿人决定我们的论文的接收与否。
第一,大家愿意做审稿人,是因为审稿是拓展视野的简便途径,而且有机会比其他人更早了解到最新的思想。如果审稿人在读你的论文时感到有收获,你的论文会因此得分。
第二,审稿人工作繁忙,他们用业余时间进行服务,常常服务 于多种期刊与学术会议,手头经常会积累很多论文待审,并不是只拜读你的一篇论文。所以,论文一定要简明易读,节省他们的时间与精力。
第三,审稿人经常是会议的领域主席或杂志的主编,从你引用的论文的作者里挑出来的。他们一般做相关领域的研究,但是经常不会和你做完全一样的问题。
所以,不要在论文中对现有工作进行过于苛刻的批评。写论文相当于和读者面对面地对话,你可以提出意见并进行评论,但一定要有礼貌,否则审稿人可能会相当地恼火。
再次强调下,审稿人考察论文的优劣,主要出于:1.论文是否在本期刊或杂志的范围之内。2.实验结果是否能被重现。3.论文是否写得好,一般读者是否能读懂。
要把所有重点在前面提到的各个环节中强有力地展示清楚, 使得审稿人能够尽快正确理解你的论文的创新之处和贡献。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