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对于我们医生研究者,这个时间就进入了国家自然基金申请的季节。这不,相信正在准备18年国自然的老师都知道,申请国自然课题过程中困难重重,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标书应该怎么写?
1、“项目名称”要明确醒目,最好让评委一看题目就能明了你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2、“摘要”是标书中最精华的部分,所谓字字珠玑。切记,评委大都很忙,有时候摘要成为他们了解你全部亮点的主要途经。可考虑用第一句话作为最精要的立论依据,用最后一句话来阐述研究的学术意义,中间的大部分文字则用来介绍申请项目的核心内容。
3、“立论依据”是整个标书中最难写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立项目的要明确,申请理由要充分,把关键问题交代清楚。国内外研究动态、聚焦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前期实验基础、研究意义都要阐述,分层次展开,有事实,有分析,有广度,但更要有深度。
这其中的参考文献需要引用最新的(近五年)文献或综述,一般15-25篇,要有自引,可以体现工作成果。除了设置时间、影响因子、学科、论文类型的筛选器,可以对基因或作者或研究背景进行下一步搜索,文献查找更便捷。
立论目的要明确,申请理由要充分,立论依据既不要太科普,又要把关键问题交待清楚,能引起评审人的兴趣,愿意继续读完你的申请。能够让人不愿放弃地阅读你的申请书,那样的申请才有竞争力。
项目的立论依据绝非越长越好,切不可写成一篇面面俱到的综述,不会有太多人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那些与自己工作关系不大而又不得要领的长篇大论,建议最好别超过1500字。有人喜欢从外文杂志下载和剪裁一两幅标满英文符号和单词的示意图附在这部分,其实并没有此必要,除非那些示意图是申请人自己画的,是基于自己工作的总结。
4、“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可以各列出2——3条,不能罗列太多,更不可大段描述。作为基金项目不是简单地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而是要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的科学问题或学术性问题。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力求写的准确,并合理提出解决方案。
5、“研究方案”是整份申请书的灵魂部分,许多认真的评议人和评审专家就是主要依据该部分来判断一份申请书优劣的。申请者应该将技术路线和方法仔细阐述清楚,不可因为所谓的“保密”需要而有意省略一些必不可少的实验步骤。在这种情况下,评委除了认为你填表不认真或者不得要领之外,恐怕不会故意另辟蹊径去相信你深沉和有能力。
6、“可行性分析”,是从学术角度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突出申请者学术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阐明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能否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队伍、研究条件和学术思想方面的综合优势才是基金项目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