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发明获得国家级专利 还PK掉进口设备

    这项发明是由以余杭五院林艳丽为核心的外科护理团队集体完成的,主要用于临床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工作,可有效解决肠道造口灌肠喷溅的难题。


    2013年的一天,外科护士林艳丽像往常一样上班,有一位大伯刚做了结肠癌晚期术后造口转院过来,因为肠梗阻需要每天灌肠。造口的意思是指在患者的下腹部开个口,类似于即人造肛门,患者的排便均从这个口子出来,从造口内灌肠是件很棘手的事,因为灌进去的药液很容易从造口直接喷溅出来。果然,在给大伯灌肠的过程中,污物喷溅到了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身上,就连床上也都弄得一塌糊涂。


    接下来的几天,林艳丽就一直在琢磨,如何能避免喷溅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几天后,她拿着自己研究的新产品:“导尿管+造口袋+灌肠袋”的组合灌肠工具来给大伯试用。看着灌肠液从细细的导尿管慢慢灌进去,却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喷出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林艳丽


    慢慢地,病区的护士都开始在林艳丽的指导下学习使用这套装置,为了让它更加合理,她和同事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进,设计了造口灌肠专用的灌肠套件装置,2014年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相关的科研项目成功申请了浙江省卫生医药资助,且纳入余杭区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


    2015年,这一项目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临床应用,并现场与国外进口的造口灌肠设备进行比较,课题导师见到林艳丽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也是醉了,护士和患者都喜欢用你这个组合灌肠。”


    受到了专家的肯定,林艳丽开始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并成功获批。


从临床到日常生活,他们的发明无处不在

    余杭五院还有许多低调的“发明家”。


    信息设备科团队也拥有多功能多向氧气终端转扩张器、快速连接氧气减压阀多等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信息设备科的康央君科长说,设备科就是为临床服务,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医生更方便,让患者更安全。


左上:快速连接氧气减压阀;左下:氧气终端转换器;右:多功能多向氧气终端扩张器


    比如,快速连接氧气减压阀是一种转接装置,主要用于呼吸机等设备与氧气瓶的转接,通过把氧气减压阀的出气口改换为国标、德标等常规通用接插口,在紧急情况下可有效节约更换供气连接管路的时间。


    党政办的瞿楷校也是爱捣鼓小发明的年轻人,他说,医院里总是会有些粗心大意的患者,时不时就丢些东西在医院里,我们办公室里就有一些没人来认领的银行卡、就诊卡。今年他研究的《一种防止就诊卡遗失的装置》也顺利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的目的,是让患者受益

    2017年,余杭五院还新添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适用范围涵盖临床、后勤、日常生活。



    林艳丽说,一开始,我们去创新去改变,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当我们在创新这条路上越走越深时,我们发现,创新是需要一种情怀,创新能提高工作效率,创新能让患者受益,创新能让我们越来越快乐!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基金申请
SCI母语翻译
SCI实验外包
写作辅导
SCI论文辅导
在线客服
手机版
小程序
官方微信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