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于面临评职称的医生来说,《意见》传递出不少好消息!
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
近年来,论文造假抄袭乱象频出,还滋生出论文枪手、论文买卖、版面收费的黑色产业链。去年我国逾百篇论文遭西方机构撤稿,不少医院和医生“中枪”。大部分作者确曾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投稿。这些第三方机构不仅提供语言服务,还提供论文代投,甚至论文代写、论文出售等越过学术道德底线的所谓服务,并且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链。
此次《意见》中明确,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此外,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全科医生等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论文在人才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将降低,很多人“喜大普奔”。今后,评价人的工作能力也不再用“一把尺子”,而是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分类进行,这样提升了精准度,增加了公平性。
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在医院、高校等机构,职称很重要,没有职称,别说晋升成奢望,有时连工资乃至教学资格都不保。要评职称,需要各式各样的条件,还要参加各种可能完全不想干的考试。
《意见》中,“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的这一表述引发了热议。的确,很多岗位日常用不到英语,考试也就是走过场。有专家指出,这并非就是取消了这两项考试,和这两项能力相关的一些专业在评审职称时仍会考虑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更深层次的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中说,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
职称制度如何改?《意见》给出了提纲挈领的要求,但具体还要看实际的举措,将难题逐步破解。
打破体制壁垒
《意见》提出,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注重人选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
同时,对于基层人才“来的了却留不住”的问题,中央再次明确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对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才,中央这次态度明确,将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意见》强调,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