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借鉴设立教师节的成功经验,设立国家医生节,并将每年的5月13日定为医生节,以此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表示,今年他的一份提案是呼吁尽快设立国家医生节,让全社会理解医生、支持医生。
这份设立国家医生节的建议,引发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住川政协委员的热议,也引起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共鸣。
建议/理解尊重医生 每年5月13日设为医生节
今年两会上,杨兴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生的一生都在忘我工作,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医生应该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尊重。他建议将每年5月13日定为医生节,在护士节后设定医生节,有利于引起全社会对医护群体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精神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同时,围绕纪念医生节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可以进一步密切医生与市民间的联系,增强医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向全社会普及医学知识,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社会基础。
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张德明:这是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
“这个建议非常好,我很赞同设立医生节。”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说,关于设立“医生节”的呼声已经持续多年,自己也一直关注着有关的进展。医生和教师、记者、护士一样,也应该有自己的节日,“这是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这些正能量会形成合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张德明认为,目前正是改善医患大环境的关键时期,设立“医生节”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医生代表着生命和健康,这既是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也是对积极向上生活方式的倡导,“不是给医生放一天假这么简单。这一天,医生可以上街义诊,开展医疗科普教育活动,患者等各界也要参与进来,科学地了解生命和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罗良娟:医生的执业操守应获得社会尊重
“我很赞同设立医生节!”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卫计委副主任罗良娟认为,医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最重要人才,其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应获得全社会尊重。 如何才能让医生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关注和尊重?罗良娟认为,有必要借鉴设立教师节的成功经验,设立医生节,通过仪式感增强医生的归属感,以及社会的认同感。
全国政协委员高晓笛:每个人都需要医生医生需要被理解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高晓笛用手语表达了对设立医生节的支持。高晓笛用手语说,不论身份和年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医生来维护健康。很多时候,患者在抱怨就医时间长、医生处置不够耐心等问题时,是否能站在医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当医生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医患关系也能变得柔软和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