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Ca2+是如何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的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然而人们对该病的病因目前仍没有全面的认识。家族型AD的发生主要与编码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presenilin(PS)蛋白两种基因的突变有关,而这也分别催生了两种关于AD发生的假说。


      目前,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是一种主流的关于AD发病机制的推测,即由PS是其组分之一的γ分泌酶(γ-secretase)水解APP所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积累所造成。为此,很多人试图通过减少Aβ的生成(γ分泌酶抑制剂)或清除已有的Aβ聚集(针对Aβ的疫苗)来治疗AD,然而收效并不显著。


AD的钙离子干扰假说(图片来源:SIGNALING AND CELL PHYSIOLOGY


      也许,AD的病因并非在此。其实,关于AD的发生还有另一种理论,那就是“钙离子干扰假说”(Ca2+ disruption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神经元中钙离子的内稳态在AD的发生中发挥着关键角色。在PS蛋白发生突变的神经元中,参与钙离子内稳态调节的两个关键过程出现异常,即内质网钙离子释放增加和填充式钙离子涌入(capacitative Ca2+ entry, CCE)减少,后者指的是当细胞中Ca2+水平过低时,通过开放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以上胞外Ca2+进入作为补充。在这二者中,对于PS蛋白突变引起内质网钙离子释放增加,人们已做了相当研究,提出了数种发生机制假说,而出现CCE减少的原因却知之甚少。


      最近,香港大学张敬浩(King-Ho Cheung)教授了课题组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他们发现,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基质交感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1, STIM1)以及活化底物——位于细胞膜上的Ca2+离子通道ORAI1介导了PS蛋白突变所导致的导致CCE减少。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Science子刊《Science Signaling》上,为AD疗法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张敬浩教授(图片来源:香港大学官网


      研究者分析了PS1(PS蛋白的一个亚型)蛋白发生了M146L或A246E突变的AD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发现CCE明显减弱。同时,为了便于研究,他们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作为模型,分析了M146L突变对于CCE的影响,并发现含有PS组分的γ分泌酶与CCE的削弱有着密切关联。


      那么,CCE究竟是如何与上述过程发生直接关联的呢?这要从CCE发生所依赖的跨细胞膜Ca2+通道——ORAI1说起。ORAI1通常并不处于活化状态。当内质网中Ca2+储量几近枯竭时,作为Ca2+水平感受器的STIM1会发生寡聚化,并转移到内质网与细胞膜的交接处,以招募ORAI1使其在细胞膜上聚集从而被活化。研究者发现,PS1在细胞内与STIM有着直接的相互作用,而这恰恰介导了γ分泌酶对STIM1的降解。当PS1发生M146L突变时,γ分泌酶对STIM1的降解作用显著增强,因此STIM1的寡聚化和对ORAI1招募也相应减少,最终削弱了CCE过程。


PS1突变的效应(图片来源:Science Signaling


      你可能会问,这些又与AD的发生和症状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Ca2+在神经元中是十分关键的信号分子,其内稳态对于神经元正常功能的维持不可或缺,而CCE正是维持这一稳态的必要机制。当神经元的Ca2+内稳态发生异常时,其树突棘的数量就会下降。树突棘是不同神经元间形成突触连接的部分,在记忆形成等思维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记忆丧失正是AD的一个主要症状。


      研究者发现,当PS1存在M146L突变时,大鼠海马神经元表面上树突棘的数量和密度都出现显著降低。相对的,如果这时过表达STIM1或者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树突棘的数量和密度则可恢复正常。


      这一结果提示,CCE对于神经元树突棘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突变PS1影响下的STIM1异常降解也许正是AD患者神经元树突棘和记忆功能丧失的分子机理之一。同时,STIM1以及影响其活性水平的PS1/γ分泌酶也成为了潜在的AD治疗新靶点。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hysci@yhy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基金申请
SCI母语翻译
SCI实验外包
写作辅导
SCI论文辅导
在线客服
手机版
小程序
官方微信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